白度儀的本質是 “模擬人眼 + 量化分析",核心基于光學反射與標準參照,具體流程可拆解為 3 步:
光源照射:儀器內置穩定的標準光源(通常為 D65 日光光源,模擬自然 daylight,避免不同光線對顏色判斷的干擾),以固定角度(常見 45° 照射 / 垂直接收,或垂直照射 / 45° 接收,符合國際標準觀測條件)向被測物體表面發射光線。
反射光采集:物體表面會反射部分光線,儀器通過高精度光電傳感器(如硅光電池)采集反射光,并過濾掉非可見光(如紅外、紫外),僅保留與 “白度感知" 相關的可見光波段(主要是藍、綠、紅光)。
數據計算與對比:傳感器將光信號轉化為電信號,再通過內置芯片依據國際通用白度標準(如 ISO 2470、GB/T 5950 等)計算出白度值 —— 核心邏輯是 “將被測物體的反射光譜與‘理想純白標準板’(白度值通常定義為 100)的反射光譜對比,差異越小,白度值越接近 100"。